废水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物理、化学和生物过程,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,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过程。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、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大类。
- 沉淀:利用重力作用,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在静止或缓慢流动的水中沉淀下来。例如,初沉池就是利用沉淀原理去除废水中的较大颗粒物。
- 过滤:通过滤料(如砂、活性炭等)截留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溶解性物质。例如,砂滤池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细小颗粒物。
- 气浮:通过向废水中通入空气,使悬浮物粘附在气泡上,形成浮渣,从而分离出来。例如,用于处理含油废水的气浮装置。
- 混凝: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(如硫酸铝、聚合氯化铝等),使细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颗粒,便于沉淀或过滤去除。例如,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混凝沉淀工艺。
- 氧化:利用氧化剂(如氯、臭氧、过氧化氢等)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。例如,臭氧氧化法常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。
- 中和:通过投加酸或碱调节废水的pH值,使其达到中性或接近中性,便于后续处理或排放。例如,用于处理酸性废水的中和池。
- 活性污泥法:通过向废水中通入空气,使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中大量繁殖,分解有机物。例如,城市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曝气池。
- 生物膜法:利用附着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。例如,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。
- 厌氧消化:在无氧条件下,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,产生沼气。例如,用于处理有机污泥的厌氧消化池。